第115章 被封侯爵_大明:我来自未来
笔趣阁 > 大明:我来自未来 > 第115章 被封侯爵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15章 被封侯爵

  第二日,早朝过后。

  暖香阁,崇祯正坐在龙椅上,而在他的前面两边则坐着多位大臣,当先便是首辅周延儒以各部的尚书,从在场的人数和份量来看,这里完全可以开一场小型的廷议了。

  崇祯召集大臣们是商讨要事,议题自然是关于张阳的前日的捷报。

  崇祯面无表情得说道:诸位爱卿,这松山发来的报捷你们都已经知道了。不知你们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啊?

  众臣面面相觑,一片沉默,他们能说什么呢?

  按理说这辽东大捷是天大的喜事,可是朝廷只是将这封捷报诏告天下,却没过多提及松山镇的功绩,也未对张阳大肆表彰嘉奖,这是为何?

  还不是想淡化张阳的功绩,毕竟辽东已经有一个武将藩镇祖大寿,如果再加上一个更能打仗的张阳,那朝廷连觉都睡不安稳。

  见到崇祯的目光看向自己,周延儒只能站了出来,这件事他身为首辅不发表意见是不行的。

  自认揣测到圣意后,他拱手朗声道:万岁,忠勇伯张阳立下大功,朝廷应该予以褒奖才是,但其未向朝廷禀报便擅自出兵,此有违朝廷法度,因此臣以为可以先对其训斥,然后好言安慰一番即可。

  周延儒的话刚说完,坐在他旁边的几位大臣都齐齐翻了个白眼,心中鄙视之心跃然与脸上,这个老家伙真是老奸巨滑,说了跟没说一个样。

  不过崇祯还是一脸平静,看不出表情。

  陈爱卿,你是兵部尚书,你来说说朝廷该如何处置张阳?

  陈新甲见崇祯没有呵斥周延儒,于是也试着说道:皇上,微臣虽未见过张阳,但从其行事风格也知此人素来桀骜不驯,不服从管教,此番虽然立下大功,朝廷稍加奖赏即可,以免其居功至傲,成为一个武将藩镇,朝廷也要防患于未然啊...中信小说

  这陈新甲一张口便是将武将藩镇的帽子扣到了张阳的头上。

  见崇祯继续将目光投向自己,陈新甲精神一震,立即打起精神说道:启禀皇上,张阳不听朝廷号令而擅自出兵,此风不可长,因此臣以为应该下旨招其进京,面训其错,再将其兵马收归兵部

  够了!

  陈新甲还想继续说下去,却被不耐烦的崇祯给打断了。望着这位目光短浅的兵部尚书,崇祯心中失望之情跃然于脸上,而陈新甲也渐渐失去了崇祯的信任。

  最后,崇祯还是将目光投在了洪承畴身上。

  看到崇祯信任的目光,洪承畴沉吟了半响,他想了想才缓缓说道:万岁,臣以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,战机稍纵即逝,况且张阳收复辽东之事已经昭告天下,朝廷若不对其褒奖必然会导致民间议论,天下之人也难免会说朝廷赏罚不明,连如此大功朝廷都不褒奖,那今后还有谁人敢为朝廷效力,其他武将更有理由懈怠朝廷命令了。因此臣以为不但要赏,而且还要重重的赏!

  一旁的陈新甲冷冷的问道:敢洪大人,你说要大大的赏,请问要怎么赏?如何赏?总不能封他为候爵吧?

  礼部尚书谢升也起身道:万岁,忠勇伯立下大功大赏无可厚非,只是陈大人的担忧也不无道理,毕竟年少得志,容易居功至傲,只怕将来反而会害了他

  崇祯摆了摆手说道:众卿的担忧朕已经考虑到了,这次张阳为我大明立下如此大的功劳,不赏也说不过去嘛,至于荣誉加身,年轻气盛之事也无需过忧,想那汉武皇帝麾下霍去病封侯时也才多大?众卿无需再议,朕意已决。

  吏部尚书何在?

  微臣在!吏部尚书郑三俊赶紧出列。

  由吏部草拟,加封张阳为五军都督府左都督、辽东总督、文渊阁大学士,爵位也由伯爵升为侯,赏赐爵蟒袍、玉带,松山镇其余诸将擢升二级。

  臣准旨。吏部尚书回道。

  就在其他大臣被崇祯的一系列封赏震惊的说不出话来的时候,崇祯接着又说了一个更大的消息。

  朕还打算,招张阳为驸马,将朕的长女坤兴公主赐婚于忠勇候。崇祯笑着说道。

  大臣们这才反应过来,原来皇上打的是这个主意,赐婚张阳将其再牢牢掌控在手里,只要坤兴公主能给张阳生下子嗣,张阳手下大军也就是他们老朱家的事了。

  其余的大臣纷纷点头,都很赞同崇祯的主意。

  皇上圣明!

  只有礼部尚书谢升跳了出来,连连摆手反对道:皇上,不可不可!大明朝有礼制,公主不可下嫁给朝中文武官员,这不合祖制!

  祖宗之法不可违,但跟亡国的后果相比,孰轻孰重?崇祯现在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。

  崇祯脸色冰冷的说道礼部尚书,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提祖制,高祖皇帝还规定百官贪污六十两便剥皮充草,怎么不见你们礼部和刑部恢复?

  崇祯的话立刻让所有大臣都闭上嘴,没一个人再敢吭声。

  好了,这件事就这么定了,周阁老,近日便辛苦你一趟当这赐婚人,顺便代朕到松山去慰问边关众将士。崇祯最后做了决定。

  臣准旨。

  解决了一件事的崇祯心情也好了许多,开口说道:这件事已然解决,那么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,就是如何赏赐祖大寿的问题,根据捷奏,这次大战关宁军也是出了不少力的,你们也说说吧?

  要说大明君臣为何对武将藩镇如此忌惮和深恶痛绝,究其根源就是这东北王李成梁造成的。

  李成梁前后统治辽东三十多年,打的大小胜仗不计其数,明史上说,李成梁武功之盛,二百年来未有也,子弟尽列崇阶,仆隶无不荣显。意思就是全家封爵,连奴仆都成了显贵。

  而这李成梁打了几十年仗,弄得整个东北民生凋敝,各少数民族都痛恨朝廷,甚至还养寇之重,一手扶持起来个叫努尔哈赤的家伙,最后以十三大恨的名义反了大明,成了大明的心腹大患。

  而他继任者,比如祖大寿也很自觉的继承了他割据地方,养寇之重的做法,那就是不断利用东奴的威胁来要挟朝廷,今天要军饷明天要军械,而这些军费开销统称为辽饷。

  大明初年的时候,用于边关的军费每年只有约二十余万两。到万历时,军费便激增至三百八十万两。努尔哈赤造反后,军费更是大幅增长,仅仅后金入侵大明最初的四年时间力,辽饷用银即达一千七百二十万两,平均每年支辽饷四百多万两。

  因而每年辽饷一项,便将大明赋税挥霍一空,面对大旱天灾,根本就没有钱粮去赈灾,弄的全国民不聊生,导致饥民遍地,流寇四起。

  可以这么说,大明王朝之所以会积重不返,就是被这辽饷给不断吸血造成的。

  所以当此刻提及祖大寿,所有人表情都十分复杂,因为朝廷没有钱粮可以再赏赐祖大寿的关宁军了,可是他们略微一思考,突然发现此刻根本也不用顾及关宁军感受。

  有了忠勇候,这松山镇就能抵抗鞑子大军,那每年还花费百万辽饷这笔冤枉钱干嘛?

  经过朝廷商议,最后两路人马从京师出发,首先由周延儒带领的松山慰问团,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,还有一路是被崇祯派出的陈新甲,他的任务是以好言慰问关宁军,只不过明显就要冷清了不少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iquge777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iquge777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